首页 > 新闻 > 生活
  • 十年“双城记” 京滨“零距离”
  • 分享到:
    0
  • 8月1日,我国首条设计时速为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满十周年,累计安全运送旅客2.5亿人次。当天,京津城际全部更换为“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十年来,京津城际车次越来越密,乘客越来越多,京滨间的空间距离越来越近,“城际班车化,京滨如同城”成为往来两地乘客的共识。

    客流高峰日均运客超8万人次

    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这是开启中国高铁时代的重要标志。同年9月24日,京津城际延长至塘沽站,初期开行4对列车,从此高铁走进滨海新区人民的生活。

    “京津城际延长至塘沽站的第一天,我特意从塘沽站买票‘尝鲜’,坐在车里一会儿看看时速表,一会儿看看外面飞速后退的风景,别提多兴奋了,直到现在,每次坐高铁时,我心里都有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提起十年前第一次坐上高铁,市民刘先生记忆犹新。

    “高铁快速便捷、舒适安全的优势逐渐显现,乘坐高铁出行已经成为广大民众的首选。”铁路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京津城际开通运营初期以旅游客流为主,如今旅游流、探亲流、商务流、上班流高度叠加,每逢早晚高峰尤其明显。据统计,京津城际开通伊始全年发送旅客656.6万人,日均1.8万人乘车,去年全年发送旅客量已达1643.1万,日均4.5万人乘车,客流高峰时京津城际日均可运送超8万人次。

    今年于家堡站已发送旅客133.4万人次

    2015年9月20日,京津城际延长线终点站——高铁于家堡站开通运营,标志着北京—天津—滨海新区的快速通道打通,从北京南站、天津站到达于家堡的时间分别缩短至59分钟、22分钟,京滨两地一小时生活圈形成。2017年6月20日起实施新的列车运行时刻表,车次大幅加密,京(津)滨双城生活进入高速“班车化”时代。

    2015年开通伊始,高铁于家堡站每日开行列车12对,日均发送旅客5580人次,总发送旅客57.5万人次。今年截至目前,该站每日开行列车达到27.5对,日均发送旅客7371人次,总发送旅客达到133.4万人次,其中一半左右是频繁往返京滨两地的通勤客流。尤其是2018年7月1日起,于家堡站至北京南站之间创新实现27对城际列车“能力贯通”,旅客在天津站“同车换乘”,可不出站台接续出行,为往返京滨的乘客提供了“一站式”公交化出行便利。

    感受变化 他们说

    高铁通勤族:“公交化”让双城生活更便捷

    家住开发区的李先生是每周往返京滨两地的“通勤一族”,从2013年开始至今已经做了6年的“高铁粉”。“城际速度越来越快、车次越来越多,感觉越来越好,尤其是刚刚推出的通车接续太给力了。现在身边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乘高铁,平时在高铁上也会经常遇到同事和朋友,这说明了大家对高铁的认可。”李先生告诉记者,以前经常因为买不到直达新区的城际车票而从天津站下车再转车回家,现在城际出行真正实现了“公交化”,让他的双城生活更加便捷。

    “京津城际开通之初,塘沽站城际列车客流量并不大,可现在很多班次不提前预定都买不到票,而且总能看到和我一样经常往返两地的熟面孔。”天津市金税财务服务外包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晓勇,也是一名“高铁通勤族”。由于在北京也有创业投资培训和基金管理公司,他从2011年开始频繁往返于京滨之间,每周至少一次。8年来,通过京津城际高铁,他将越来越多的企业“引”进新区,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才得以“发光”。

    于家堡站负责人:高铁给滨海新区聚集了人气

    根据铁路部门对京津城际客流数据的分析,每月定期来往京津2次以上的旅客已达近70万人,双城“跨城通勤”旅客固定群体已经形成。“滨海新区能把人招来,车站就有人;高铁快速便捷,也给滨海新区聚集了人气。高铁作为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不仅仅表现在距离拉近了,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人才、资源、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互补和交流。”于家堡站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高铁自身的诸多优势,同城卡会员优惠、延长线票价政府优惠补贴,还有刚刚推出的天津站同车接续服务和全面开行的“复兴号”,都让市民出行更加便捷。

    出租车司机:北京客逛滨海说来就来

    提起京津城际开通十周年的“红利”,不光是高铁一族深有感触,在新区开了10年出租车的刘师傅也受益其中。“城际开通这几年,从北京过来的客人明显多了,尤其是周末和节假日,出站口等客的出租车都满了。这些客人多数都是从北京过来的,到新区各个景点逛逛,然后吃吃海鲜。而且不光是游客,近几年来新区办公上班的人也增加了不少,我们的生意也因此多了不少。”刘师傅告诉记者。